作為國際競爭的重點領域,纖維材料特別是先進功能性纖維的發展決定著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與安全,決定著產業價值創造與未來空間,在紡織產業體系現代化建設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關鍵價值。
5月30日,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迎來了一場以“跨越經緯 萬物可織”為主題的纖維創新“頭腦風暴”。雙碳目標愿景、纖維價值重塑、品牌創新閉環、時尚無國界、可持續消費……2023國際先進功能性纖維時尚可持續高峰論壇現場氣氛高漲,熱詞頻出,在第五屆中國蘇州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絲韻江南”活動、2023盛澤時尚周盛大召開之際,為先進功能纖維開發的智慧碰撞提供了高端舞臺,為產業時尚升級與融合發展帶來了全新風向。
國際紡織制造商聯合會主席、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一級巡視員曹學軍,中國科學院院士、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美芳,國際紡織學會院士、香港理工大學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院長陶肖明,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主任閻巖,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副主任胡松,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主任李斌紅,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流通分會秘書長王水元,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總工程師陳寶建等來自工信部、中國紡聯、科研院校的領導和嘉賓,吳江區委常委、吳江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盛澤鎮黨委書記、中國東方絲綢市場黨工委書記沈春榮,吳江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吉偉,吳江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管委會主任張建華,吳江區工信局副局長吳海峰,吳江區科技局副局長陳紅梅,江蘇新視界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梅鋒等來自吳江區的領導和嘉賓出席高峰論壇。
先進纖維創造產業新未來
孫瑞哲會長在會上致辭。他表示,新的產業革命浪潮正在興起,纖維創新也必須順應潮流,把握大勢。行業要在融合化中拓展空間,在智能化中創新范式,在綠色化中塑造價值。對于先進功能性纖維發展,他提出了三點期望:一是平衡安全與發展,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加快纖維新材料關鍵原料、技術和裝備的攻關與突破;二是兼顧當前與長遠,促進前瞻性引領性發展,強化跨學科、跨領域的基礎研究、原始創新;三是提升質量與效率,推動供給端需求端升級,加速產學研用協同、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形成人才支撐、創新驅動、市場拉動、資本帶動的良性循環。
“經過長期發展,中國纖維材料在產業規模、產品質量、品種結構、功能性以及纖維生產的綠色化數字化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辈軐W軍司長在致辭中指出,先進功能纖維極大增強了紡織高質量的供給,高性能纖維的發展拓展了紡織應用的市場,生物基可再生、可降解纖維的應用提升了紡織綠色發展的話語權。為實現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蛻變,行業要增強創新的緊迫性,鞏固提升紡織產業鏈的優勢地位;要面向科技前沿拓展紡織發展的新空間;要加強標準認證規則的研究,增強低碳綠色產品的供給。
吉偉副區長在致辭中表示,絲綢紡織是吳江最具有代表性的傳統優勢產業,形成了千億級的市場和千億級的企業,也是重要的富民產業,在全區經濟板塊中起著壓艙石的重要作用。圍繞抓好傳統絲綢紡織產業轉型升級這篇大文章,近年來吳江以打造世界一級高端紡織產業生態體系為主線,強化創新驅動、數字賦能、綠色轉型,推動了絲綢紡織產業高端化、融合化、可持續發展。從一顆蠶桑絲到一根纖維絲,從面料到新材料,吳江將持續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在創新中領跑,在探索中求變。
前瞻產業高端化可持續發展趨勢
主題大會中,朱美芳院士、陶肖明院士、閻巖主任圍繞全球紡織產業的未來趨勢與創新實踐進行主題演講。李斌紅主任主持論壇。
朱美芳院士在《全球先進功能性纖維產業發展趨勢》的演講中介紹了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三大研究方向,一是高性能纖維與復合材料,二是功能纖維與低維材料,三是環境友好與生物纖維材料。其中,通過對環境濕度、結晶度、濃度梯度與功能纖維發光顏色、發光強度的關系研究,為加工過程的可視化帶來可能。結構纖維則需要著力解決性能提升和產業化問題,以芳雜環聚合物PIPD材料為例,如何既在性能上實現超越又降低成本,需要業界共同努力。
在《綠色健康時尚纖維基可穿戴系統的探索》的演講中,陶肖明院士基于多年來對可穿戴系統的研究成果與經驗,專業解析了綠色抗菌抗病毒材料的關鍵指標與性能優勢及微電子紡織集成技術、醫用壓力服裝數字智能生產技術的工作原理與應用方向。她表示,紡織微電子兩大產業的優勢互補,有助于實現產品高性能、高可靠性、低成本、可量產化等目標。她還介紹了數字化智能生產系統在解決現有醫用醫療襪治療效果存疑、形狀尺寸匹配性差、病人依從性差等問題的創新方案。
閻巖主任在《可持續發展的全球趨勢與碳減排的進展與實踐》分享中表示,紡織企業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先鋒隊。國外紡織企業紛紛設定氣候行動目標,國內的先行者也開展了3060時尚氣候創新碳中和加速計劃、雙碳規劃編制、低碳產品開發等諸多探索和實踐。近年來,中國紡聯社責辦主導并發布多項涉及LCA全生命周期測評、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的調研和行動計劃,旨在推動企業以戰略轉型搶抓雙碳戰略新機遇,以創新引領培育低碳競爭新優勢,以協同共贏共建綠色產業新生態。